九三学社中央 中共中央统战部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投稿
网站信息搜索:
社员陈芙君应邀参加北京协和医学院《陈志潜先生口述史》工作会议

2020年8月17日,北京协和医学院及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陈志潜先生口述史》工作会议在北京协和医院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协和医学院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执行副院长杨维中主持,北京协和医院吴沛新书记作会议致辞。我委社员、陈志潜的女儿、华西附四院老年病科陈芙君教授应邀参加。应邀参加的还有陈志潜的关门弟子、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建新等。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出版陈老的口述回忆录,将陈老毕生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经验教训奉献给公共卫生发展的后继人,供他们借鉴,同时丰富协和的医学人文文化。

工作会上,陈芙君分享了在把父亲录音整理成文过程中的感受,以及父亲的一些故事,她说,我想陈先生一定希望看到他的母校协和医院能继续秉承为国服务的宗旨,培养出更多高瞻远瞩、聪明睿智、脚踏实地、具有创造性、超越前人的人才。

陈志潜,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中央顾问、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卫生学会委员、名誉顾问,中华预防医学会名誉理事,《中华卫生杂志》编委。1984年任1986年任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名誉理事,1981年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1974年——1986年,他连续三届任四川省政协委员,1987年被聘为华西医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

1903年9月,陈志潜出生于四川华阳。在17岁这年,以一个高中毕业生的学历考进了他向往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优秀者如林的协和医学院,连续8年荣获奖学金,直到1929年博士毕业。1926年,陈志潜本着“灌输民众医学知识”“扶助民众健康”的思想,与同学杨济时、诸福堂等人一同组建了“丙寅医学社”,创办了《丙寅医学周刊》,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北京《世界日报》、《新华日报》和天津《大公报》上发表文章,由陈志潜担任周刊主编,文章内容涉及提倡医学教育大众化、公医制度,普及医学卫生科学知识,宣传现代医学,促进行医科学化等。五年时间里陈志潜亲自为周刊撰稿100多篇,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在我国健康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1929年,陈志潜决定到农村去,到最需要公共卫生的地方去。他谢绝了留校的聘书,选择了从事公共卫生事业到了南京晓庄,协助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开展乡村卫生试验。晓庄实验,决定了陈志潜从事公共卫生、扎根基层的方向,建立了陈志潜农村公共卫生的思想和原则。

陈志潜和他的团队还率先探索了一条将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相结合、个体治疗与群体防治相结合、专业人员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模式,受到国际卫生界的高度重视。他所创建的切合农村实际的“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组织形式、与当地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卫生筹资方式、培训本地村民担任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人员的经验,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纳,作为“初级卫生保健”基本模式,在全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普遍推广。定县模式的成功,体现了陈志潜作为医者的崇高理想、创造性思维和脚踏实地作风的完美结合。

陈芙君说父亲一辈子不在乎名利只看重事业、看重他服务的对象;父亲很爱国,不论是过去还是改革开放之后出国,他总是心怀为自己国家服务。对于多次出国都没有留在国外,他的回答很简单:“心之所向,自然而为”;父亲从不怨天尤人,只要让他工作他就高兴,认为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父亲总是强调理论要联系国家的实际,知识要为国家和老百姓服务,不论在什么环境条件下,都要做好自己位置上的事情;父亲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子女都有很强的责任心,这些都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和影响。

工作会上,播放了戴志澄追忆恩师的视频,张建新作了《陈志潜先生口述史》准备情况介绍,与会专家还进行了讨论,杨维中作了总结发言。会议间隙,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还专门看望了陈芙君。


Copyright 2024 © www.93sc.gov.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员会   地址:成都青羊区白丝街33号
技术支持:成都源初智软科技有限公司  
你是本站的第 5680577   蜀ICP备2023003343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502011719号